第369章(2 / 2)

乱明 喻心 2931 字 12天前

众人纷纷起疑,气氛一下子沉静下来。

良久,顾炎武忽然说道:“不管江陵侯有什么打算,我们只需要做我们想做的事。八股取士这一套,非变不可,我看大家都没什么异议。若这一次不做任何更改,再要找到机会,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瞿式耜叹了口气,道:“万一荆州方面不愿意参合这事,仅靠我们,林大人哪里会听我们的?”

瞿式耜终于认识到林纯鸿的力量,并且承认了荆州方面的能力,这让黄宗羲不由自主地多看了瞿式耜几眼。

黄宗羲道:“江陵侯早就对科举不满,这点众所周知,也就是说,若科举改不成江陵侯心目中的样子,他就绝不会同意让科举与职官任命挂钩。一旦科举与职官任命脱钩,儒学最终会式微,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见的。”

瞿式耜皱着眉头说道:“林纯鸿突然置身事外,难道他已经对科举不抱任何希望?”

瞿式耜到底经验丰富,一下子想到了林纯鸿很可能另玩一套的可能,让几人脸色大变。

釜底抽薪!另辟蹊径!

几人脑中,立即冒出了这几个词。林纯鸿最擅长的,不就是这种玩法吗?

已有的制度,林纯鸿能改得对自己有利,就改,不能改的,干脆置之不理,重新立一套规矩。总之一点,规矩得由林纯鸿来定!

要阻止林纯鸿彻底抛开科举,唯有说服朱之瑜,一道对科举进行改制,一直改得林纯鸿满意为止!

林欲楫看似拿到了主动权,却不知不觉地陷入了极大的被动之中,只是那个老糊涂知道么?

不仅如此,就连瞿式耜、张溥、黄顾二人也觉得陷入被动之中,除了与朱之瑜一道精诚团结对付朝廷、对付林欲楫以外,还有什么选择?

第六百八十三章 地方官制

黄宗羲、瞿式耜等人议来议去,觉得应该联合朱之瑜,一同说服林欲楫对取士的惯例进行改革,以改变科举僵化的现状。

哪想到,林欲楫为了防止夜长梦多,动作相当快,数日功夫内,拟定方案、指定内外帘官,全部搞定。

好在林欲楫考虑到这么多大儒在交州,不敢擅专,将黄宗羲、瞿式耜一帮人请去商议,共同修改方案。

黄宗羲、瞿式耜一帮人看到林欲楫的方案,不由得心里凉了半截。

林欲楫的方案,相比较以前的科举方式,还是做了一些修改。比如,以往的乡试、会试中,分为经义、实用文体写作、时务策论三场,所谓的经义,即八股文。只要八股文写得好,应用文和策问别留空白,就有机会被录取。

林欲楫好歹考虑到林纯鸿更注重官员的实际能力,将应用文体写作和策论的重要性提高了一点,规定应用文体写作和策论必须合格,然后才有资格被录取。至于名次,还是以八股文来定。

这点改动,岂能从根本上改变科举制度僵化的趋势?

黄宗羲、瞿式耜等人一百个不满意,坚决主欲楫在考试内容、组织形式上做一些根本性的改变。

林欲楫哪里肯多事,坚决拒绝。

黄宗羲、瞿式耜无法,非常委婉地告知林欲楫:若科举制度继续这样延续,按照林纯鸿的秉性,非得另搞一套,最终科举将湮灭于历史的尘埃中,儒学将逐步走向式微。

林欲楫不是笨蛋,马上意识到这种可能,心里也担忧不已。

不过,林欲楫想来想去,最终还是拒绝了黄宗羲等人的建议,不做任何更改。

林欲楫的想法非常简单:林纯鸿另搞一套,朝廷、士林的板子无论如何也敲不到他的屁股上;但是,如果他在交州对科举做了根本性的改革,不仅有可能会被皇上怪罪,还有可能被反对的士子痛骂。

孰轻孰重,林欲楫分得非常明白!

黄宗羲等人无法,只好去寻找朱之瑜,希望朱之瑜代表荆州对林欲楫施压。

正当黄宗羲、瞿式耜等人在交州焦虑非常时,林纯鸿突然颁布一条命令:有功名之士可授予官职,秀才功名,可直接授予从九品之职,举人功名,可授予从八品之职,进士功名可授予从七品之职;功名之士,取消禀膳、免粮等优待。

此令一出,天下皆惊。

按照大明旧制,官职极为有限,随着进士、举人、秀才的数量越来越庞大,有限的职位基本上都被进士和少部分举人所霸占,秀才和大部分举人要想等到空缺,非常不容易。

反观荆州方面,官职则极大丰富。就拿一个县来说,以往仅仅只有知县一人,正七品,县丞一人,正八品,主簿一人,正九品。其余的,最多还有典史、巡检数人,都是从九品。而林纯鸿对县级机构进行改制后,仅仅正七品,就有知县和监察令两人,至于从七品,包括安防局局令在内,至少有五人以上,其余正八品、从八品、正九品、从九品的,足足有将近百余人。

官员数量,一下子翻了几十倍!

绝大多数举人、秀才奔走相告,欣然至县衙登记,然后根据个人禀赋,授予不同的官职,开始从荆州财政中拿取俸禄。

当然,反对的声音也很强大。在改制时,林纯鸿通过强力搞官绅一体纳粮,一些田产丰富的举人秀才拼死反对,但在强力镇压下,没有搅起风浪。现在,林纯鸿再次明确功名之士一体纳粮,无疑断了他们最后的一点念想。

他们虽然不敢公开行动,但是在报纸上含沙射影地痛骂林纯鸿还是做得到的。

此等嗡嗡声,林纯鸿也懒得理会。

授予功名之士官职,支持的声音远远强过反对的声音,一时之间,林纯鸿的声望大增,居然开始有举人、秀才在报纸上公然拍马屁。

此举,无疑是荆州的转折点,从授予官职令颁布开始,荆州开始加速融合士子阶层,将士子拉入荆州阵营。

荆州弱小时,大批量地引入士子,恐怕会对荆州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但是,现在荆州已经足够强大,再大批量的引入这帮士子,对荆州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了。

更何况,林纯鸿还面临着非常尴尬的现实:大明的识字率实在太低了。

刚开始时,林纯鸿在荆州、夷陵等府数县搞免费强制教育,经过将近十年的努力,识字率由不到两成勉强升至三成以上。可是,当林纯鸿控制的地盘越来越大,林纯鸿突然发现,他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钱来搞免费强制教育。

因此,除了荆州、夷陵等府数县外,其余县均量力而行,并没有推广免费强制教育。

识字率低下,致使林纯鸿很难找到这么多合适的人来当官。秀才、举人都属于知识分子,无论思想有多保守,总比大字不识的文盲要适合。

而且,据林纯鸿观察,能考上秀才和举人,基本上都是一时之人杰,其中的书呆子并不多,至于范进之类的疯子,更是万中无一。

这是一块金矿,不开采,太可惜了。

消息传至交州,黄宗羲等人一下子傻了眼:在交州恩科取士还没有丝毫眉目之时,林纯鸿为何一下子承认了士子的功名?这到底是何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