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节(2 / 2)

童锦元想到那些事情,皱了皱眉,说道:“娘,您不用理会别人怎么说的。”

童夫人犹豫了一下,说道:“元儿,你既然不在乎那些话的话,那您跟娘说,你不满意这桩亲事是不是因为心里还想着刘家小姐?”

童锦元无奈的道:“娘,您想到哪里去了,我和刘小姐统共没见过几次面的,哪里就想着她了。”

说句没良心的话,他甚至都不记得刘小姐长什么样子。不仅现在不记得,从前也没看清楚过。

童夫人松了一口气,说道:“没想着她就好,她那样的人,也不值得我儿想着她。”

童锦元见自家母亲老是提及那件事情,转移话题道:“娘,您赶紧拜一拜吧。我还有事儿,先去门口等着您了,您拜完了就去马车那找儿子吧。”

说完,童锦元大踏步的走了。

童夫人抓着身边王妈妈的手说道:“元儿他,还是怪我啊,怪我给他定了这门亲事。”

王妈妈安慰道:“少爷他还年轻,等他成了亲生了孩子就能懂夫人的苦心了。”

等房言他们从寺庙里出来的时候,守在马车旁边的狗剩说道:“老爷,这是刚刚一位童夫人送过来的礼。说是庆贺两位少爷考上了秀才。”

房二河诧异的道:“童夫人?”

房言和房大妮儿听了之后互相看了看,房言道:“爹,我和大姐刚刚见到过童夫人和童少爷。他们问我们来干什么的,我就说了。”

房二河点了点头,道:“原来是这样。咱们快找找,看看童少爷可还在,咱们去谢谢他们。”

狗剩阻止道:“老爷,刚刚我看到童家的马车离开了。”

房二河他们也只好把礼物收下了。

回到家之后,房言看了看,都是上等的笔墨纸砚。这两套还不得一百多两银子啊,童夫人真是大手笔啊!

刚刚她还看见童夫人和童少爷似乎心事重重的样子,没想到童夫人竟然还能记起来给他们家送礼,不愧是大户人家啊!礼数就是周到。

两天后,房二河开始宴请村里的人来吃饭。

房二河去县城请了几个厨子过来,在自己门口的空地上摆上了十几桌的流水席,请大家来吃。

之所以没在家里,是因为村子里摆流水席都是这样的习俗。在门口的大街上摆上一长串的桌子,然后把桌子全都拼起来,拼成一个长条状的。两边摆满了长板凳,谁想坐在哪里就坐在哪里。

说好的请大家吃三天,就真的请了大家吃三天。

这三天,每天门口都热热闹闹的。这是大喜事儿,很多人都过来沾沾喜气。

好在房言家喂了很多的猪,大家吃剩下来的菜一点都没浪费,全都进了猪的肚子里去。

房大郎这三天脸上的表情却是显得有些凝重。

等到第三天晚上,门口的长桌都撤了之后,房大郎道:“爹,我想在村子里办个学堂。”

房二河愣了一下,说道:“大郎,你怎么突然有这样的想法了?”

房大郎道:“这几日,我在村子里走了走,发现很多孩童家里都没有银钱去读书。都已经七八岁了,还像个不懂事的孩子一样。还有一些十几岁的孩子,满口粗话。办个学堂,不求他们能在科举上有什么成就,至少能多懂一些道理,以后不至于是非不分。”

房大郎并不是一个慈善家,也不是一个同情心泛滥的人。他之所以想到这些,是因为实在是看不惯一些孩子的做法。如今,他肯定是要走仕途的。若是村民都不懂事,仗着他的势来做一些错事,做一些蠢事他实在是鞭长莫及的。

他既然姓了房,他就跟整个房家村都脱不开干系了。这些人,还是要好好来教一教的。况且,他们家如今开的分店越来越多,手里头也越来越需要得用的人。从外面买来的人终究还是不让人放心,不如自己的族人来的可靠。

而且,他们既然注定是一条船上的人,何不早早的做一些打算,把这些人用起来。

第154章 准备开张。

想到这里, 房大郎看了一眼房言,说道:“二妮儿不是说咱们家需要用的太多了吗, 学堂盖起来之后,咱们家要是缺账房先生了, 正好可以从学堂里面选了。”

房二河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如此的深谋远虑,笑着说道:“大郎, 你要是想办的话, 那就办吧。”

房大郎知道他爹一定会同意的,说道:“爹, 开办学堂的钱我想由咱们家来出。我观察过了, 就在祠堂附近盖一出院子,再去镇上或者县城请几个先生来。”

房言一听,却是眼前一亮, 她大哥这做法实在是高明啊!他们家出资来办学堂,以后别人感激的必定是他们家的。而且,办学堂也花费不了多少的,那些钱在他们家眼里实在是九牛一毛。这样做,还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他们家的用人问题。

她知道,在这个朝代家族是非常的重要的, 有时候这些人犯的错还要当官的人来承担后果。这样, 她大哥在朝廷做官也能放心一些了。

出这么少的钱, 能达成这么大的目的。不错,不错。

“大哥,最好还要请几个女先生来, 教教女孩子读书识字。”

房大郎笑了下说道:“二妮儿,何须请女先生来,女先生来了也不方便。你们几个人不都是识字的吗,不如就由你们姐妹几个轮流来教一教。到时候让爹给你们发束修。”

房言拍手称赞:“大哥,这想法好啊。”

房二河想了想,道:“大郎,你这主意好啊,爹不及你眼光长远。明天你就跟我去找村长,咱们好好的商议一下。”

第二天,房二河和房大郎就去找村长了。

村长一听这话,也喜不自胜。赶紧开了祠堂,把大家叫过来一起商议一下。

房大郎站在中间,朝着大家拱了拱手,说道:“各位叔伯爷爷,今日请你们前来,是有要是相商。我在外读书这么多年,也遇见过不少的事情。须知一个家族要想繁盛起来,必须多几个读书人才行的。如今咱们房家村在左右的村子里都算是小的,要想壮大,咱们就要让孩子们读书。”

很多人一听房大郎的话,都在下面附议。

“是啊,是啊。”

“哎,只是读书太贵了。读不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