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2 / 2)

凤行 假面的盛宴 2167 字 25天前

*

用完饭后,各自回房小憩。

起来后,方凤笙就拉着范晋川下棋。

期间,胡知县和刘县丞也来求见过,因为方凤笙交代,一律不见。

就这么挺了一天,第二天还是如此,第三天凤笙让知秋和小七故意在外面说话说漏了嘴,说老爷打算写信给府台大人。

当天晚上,刘县丞找了来,说胡知县把缺失的粮食都补上了。

本就只差粮食这一项,所以胡知县根本没和范晋川碰面,在范晋川接了大印后,第二天就带着家眷离开了。

“贤弟,你怎知他们是故意诓骗?你又为何笃定他们一定会把粮食补上?”

一大早,范晋川就来了,跟在方凤笙身后转了半上午。

可方凤笙就是不理他,喝喝茶拉着知秋下棋,坐累了还去外面逛了一圈儿。

一直到中午用午饭的时候,凤笙看他那可怜巴巴的样子,才跟他说话。

“因为我有个好爹爹。”

呃?这话是何意?

凤笙有点无奈道:“你以为绍兴师爷的名头真是吹出来的吗?我们和普通路子出来的师爷不同。就好比我来说,我从小就是听着这种官场上的各种杂事长大的,亲朋好友乡邻之间,有什么稀奇古怪或者离奇的事情,也会互通有无。甚至还有人将自己的经历和所见所闻,写成手书传给后人,代代积累,代代相传,这些都是经验。

“像他们这次干的事,其实在官场上并不是什么秘密。寅吃卯粮,甚至拿常平仓里的粮食出来倒卖,赚取差价,开始就是赚差价,赚着赚着就忘了填窟窿。上面吃肉,下面跟着喝汤,能瞒就瞒,能骗就骗,上任骗下任,下一任再往后面栽赃,都是沉疴痼疾。”

“那为什么没人出来管?”

“谁管?”

这话堵得范晋川说不出来话了,显然这种事与他脑子里固有的观念不同,他的脸憋得通红,半晌才憋出一句。

“如若不管,仓中无粮,一旦碰见灾情,如何赈灾?”

“等着上面发赈灾粮。”

“如若上面没有发赈灾粮,而是让当地自己赈灾,又如何?”

“拖着,或者找大户捐粮。”

“如果眼看百姓就要饿死了,大户却不肯捐粮,又如何?”

“听天由命。不过你放心,办法总比困难多,饿死谁也不会饿死他们。”

范晋川粗喘一声,又道:“他们这么干,就不怕事情败露?”

凤笙看他有点可怜,叹了口气道:“当然怕,但人总有侥幸心,欲壑难填。再说,这种事只要没人捅上去,天塌不了。我记得以前看过一个这样的故事,县官贪墨钱粮,又适逢当地闹灾,无粮可赈,致使百姓饿死无数。为了躲避责罚,此人谎称暴民袭击常平仓,抢了粮食,事后不但没受到责罚,反而把沉疴痼疾都抹平了。”

见他不说话,她又道:“一方官管一方民,你既见不得这些,你就当你的好官。至于别人,你管不了,不用多想。”

……

范晋川走了。

知秋忍不住道:“少爷,你跟范大人说这些做什么?你看他那脸色。”

凤笙靠在椅子里,用扇子给自己扇了扇风:“此地环境复杂,而他天性正直,又是个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我还想办自己的事,就算不能借他为助力,至少别给我添乱,不然我光是给他收拾烂摊子,都有得累。”

“我看范大人那样挺可怜的。”

“他总要知道这些,不然怎么成长?”

凤笙怀疑范晋川被下放,就是为了让他知时务懂时务,可下放到泰州这种地方,也不怕他被玩死了?

第25章

方凤笙以为范晋川要颓上几日, 谁知道第二天他就振作了。

也由不得他不振作, 新官到任, 事务繁忙,除了要接受县衙所有人拜见外,还得接见当地官绅、里正、耆老、教谕、生员等, 还得查看当地的鱼鳞图册及户籍册, 了解村庄分布,山水田土,风俗民情等等。

范晋川没闲下, 方凤笙也没闲下, 范晋川经历一遍的,她都得经历一遍, 这样才能对整个泰州了如指掌。

忙完这一切, 已是八月十四,明日就是中秋。

为了施恩下属, 范晋川决定在中秋节当日设赏月宴, 县衙里凡记名在册的官吏都在被邀之列。

宴就设在县衙里, 明月当空,夜风清凉,端得是好风景。

有酒有菜,又都是平日里的同僚, 县尊大人平易近人, 所以大家都很放松。席间杯盏交错, 嬉笑玩闹, 连刘县丞都不得不承认新大人好手段,也不过一月不到,就把下面的人收拢得服服帖帖。

不,是那位方师爷好手段。

刘县丞端着酒杯,遥看着坐在不远处的方凤笙。

见她一身青衫,含笑看着席间,纸扇轻摇。如有人与她喝酒,俱是来者不拒,谈笑风生,丝毫没有架子。

一股颓丧突临,刘县丞将杯中酒一口倒入嘴中。

争什么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