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节(2 / 2)

胤礽瞅着自家皇阿玛气怒交加的模样,忍不住在心里叹了口气。挪挪身体朝椅背躺好,调整出来一个最懒怠,最舒适的坐姿,眉眼舒展,语气平缓,细细的把他这些日子思考的结果娓娓道来。

“这一百多年来,由于境内境外的战火纷争,百姓死伤者、流亡者甚多。山河残破,经济凋蔽,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分外尖锐,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前朝、或者前面一千多年的一些腐朽政策的破坏。”

“而我们的朝廷为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缓和各种社会矛盾,这十年来已经做了很多革新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时机已至。现在开始实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撼动甚至一举废掉千年来士大夫官僚阶级的政治垄断地位,儿臣觉得,成功率非常高。”

外头一阵狂风呼啸而过,引得他把目光移到窗外的风雨交加、波涛翻滚,处于变声期间的小嗓子在这样的夜色里显的尤其低沉。

“更何况,我们还有着以前的各个朝代都没有的天然优势。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军事上,我们有独立的满蒙八旗、汉军绿营,完全不依赖这些士大夫官僚阶级;政治上,我们不仅有汉族地主官僚,还有满蒙八旗贵族。”

一直阴沉着脸的康熙皇帝强迫自己安静的听到这里,直接怒极反笑。合计着,他作为一个满人皇帝,还是进行这个改革的最好人选?可是等他听完无赖儿子的下一句话后,他才发现自己的天真无邪。

心里已经做了决定的太子殿下没有被自家皇阿玛的情绪影响,他继续一脸平静甚至可以说是愉悦的望着窗外的滔天巨浪,眼里含笑,侃侃而谈。

“儿臣觉得,如果有得罪汉人官僚的事情,可以让八旗贵族去做;如果有得罪八旗贵族的事情,可以让汉人官僚去做。两方人马互相争斗、互相牵制、互相削弱,您就只管安坐后方,把握局势,完全不用担心朝廷的安稳、平衡问题。”

康熙皇帝被宝贝儿子这番理直气壮的无赖之语噎的说不出来话,张了张嘴巴又合上,瞪了他片刻又觉得他无赖的小模样让人没眼看。

使劲的深呼吸一口,再端起来已经凉掉的茶水猛的灌了一口,努力平熄自己胸腔里不停燃烧的火焰,平复自己被宝贝儿子惊吓到的心脏。

还好,呆儿子还不算太笨,知道引得蚌鹤相争渔翁得利,而不是自己撸袖子直接上阵。

他几乎可以肯定,臭小子的下一步计划就是,等这两方人马互相斗的差不多了、没力气了,他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把他这些年小心翼翼养着的那些“小鱼小虾”-农工商阶层拉出来溜达。

三方人马来个三足鼎立,三分天下,正好一个势均力敌的三角形,稳固、和谐、完美!

“皇阿玛今儿算是见识你小子的胆大包天、无知无畏。《大清律》算什么,要建设图书馆、博物馆算什么,皇阿玛明儿就下令,在大清境内建设图书馆、博物馆。”

儿子这都要把士族阶级的老根儿给刨了,这些表面上的事儿那还讲究做啥?

胆大包天、无知无畏的太子殿下慢慢的咽下嘴里的小点心,痛快的拍马屁,“皇阿玛英明神武。”

“甭介。皇阿玛一点儿都不英明,也一点儿都不神武。这么多年,在你身上花了这么多心思,也没把你教导成一个雅量非凡的文化人,反而把你养成了一个有文化的小无赖,皇阿玛简直要吐血三升以谢天下。”

听听他说的什么话,有得罪汉人官僚的事情,就让八旗贵族去做;有得罪八旗贵族的事情,就让汉人官僚去做。天底下怎么有这样天人之姿的不要脸皮之人?就算事实如此,咱能稍稍装一装文雅,装一装格调吗?非要说的如此粗俗直白?

简直就是鸿钧老祖下凡做了刘邦-丢神。

被自家皇阿玛骂为小无赖的太子殿下,把目光从窗外收了回来,睁着一双清澈迷离的大眼睛,特别理直气壮的为自己辩解。

“在张大人改革这件事上,儿臣有不同的看法。有关前朝中后期那种恶疾丛生,无法挽回的失控局面,除了不可遏止的地权集中外,赋税难收以外,它还有很多深层次的弊端,而且是在明朝开国之初就存在。”

“比如宗室、藩王的世袭罔替制度,长子继承亲王、诸子封郡王,枝枝叶叶越来越多,朝廷害怕他们都学着做朱棣,不许他们自食其力,只是一个劲儿的赐给他们大量的封地田产。户部的财政需求不断膨胀,老百姓或者士绅们不堪承受如此重荷,当然要抗争。”

凭什么让整个国家的老百姓就这样卖血卖肉、卖儿卖女的供养者他们,凭什么那些士绅们就要对此心服口服?虽然他想要取消士绅们的特权,可也不得不承认,士绅们也是国家的一员,也都在为国家做贡献。

归根结底,这些不事生产还耀武扬威的宗师、藩王已经引起了民愤,引起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当老百姓发现当权者只顾享受“家天下”的荣华富贵,对他们的死活温饱不管不问,只好笨拙的学着自己顾好自己的生活。

康熙皇帝哑口无言,这一条他也不认可。虽然他也差点儿犯了类似的错误,把满清八旗当猪养,可他已经改过来了不是?

现在的八旗子弟,文的有,武的有,农工商尤其是海外贸易更是多的很。家家户户都没闲人,年前朝廷取消了八旗的月银制度,也没几个站出来反对。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有不菲的家庭收入。闲时锻炼、劳作、学习,战时出征,小日子有希望、有奔头,就不需要朝廷的奉养。

心里对于满清宗室封地同样打着小九九的太子殿下接着说道:“那些清流名臣、有识之士包括张居正大人本人都清楚明白,士大夫、宗室不纳税才是明朝廷最终走向衰弱的根源,他们心知肚明,却在试图改革的时候不敢触及这个根本。”

“儿臣对此曾经认真的思考过。原因就是,张大人他本人,就是这些士大夫中的一员。张大人的家产土地在清查之后应该免税七十两,但是他家乡地方官的账目上,他名下土地应该免税的总额是三百多两。有人把土地放在他的名下逃税,而张大人默认了。”

康熙皇帝听到他不满张大人的做法,有损张大人在他心里的高大形象,虽然知道张居正生前生活奢侈,还是努力反驳,“这难道不该是天经地义的吗?几千年来,华夏这片土地的文化就是这样,张大人也是被这样的文化培养起来的其中一个。”

太子殿下听了这话,悠闲的喝了口奶-子茶,轻声解释道:“儿臣没有说张大人的不是。儿臣要说的是另外一件事,也就是刚刚皇阿玛您口中的“天经地义”。士族天经地义的享受特权,这是几千年来融进人们骨血的认知。”

“打个比方,就-拿汤斌大人来说吧。汤大人做地方官的时候向来秉公办事、不畏权贵,可是他却极力反对治下女子进学、出门、更不要说自由做工。儿臣理解,因为他要身体力行的奉行程朱理学的那一套学说。”

“汤大人一向爱民如子、克己奉公,可是等我们的这个政策一出台,儿臣估计,他一准儿又跳出来反对,因为他天经地义的认为,自己作为一个士族,高于农工商的地位,享受他们没有的特权,乃是天经地义的。”

简单的说,还是一个人权平等问题。几千年来,这片大地上的人们把自己的同胞进行三六九等的地位划分,士族统领天下,考了功名做了士族就是鲤鱼跃龙门,一朝变成人上人。

他们可以爱民,因为这是做好官的必备,他们可以清廉,因为这是做个好官的操守。可是你让他们和农工商阶层平等纳税,那就没得谈,因为他们天经地义的认为,自己就应该天经地义的高人一等,要求平等是严重到可以视同造反,造他们这些读书人集团的反。

张居正他们提出的一条鞭法,要简化税收制度,避免税收上的地方舞弊现象,却也没有触及特权本身。可能是他的历史局限性;可能是他明知不可为。只可惜张大人身在其中,怎么做都是不讨好。

康熙皇帝琢磨完这个“比方”,伸手摸了摸鼻子,小尴尬的沉默。他以前听过儿子解说那些西方国家发展史,心里头也明白土地兼并的问题必须谨慎严肃的解决好。可是他也有这样高人一等的惯性思维,压根儿就没朝“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这方面想过。

胤礽也没再说话,一边等自家皇阿玛回神,一边继续他的吃喝。康熙皇帝瞄到他这样这般吃吃喝喝的自在模样,什么尴尬都飞没了。干脆也拿过一个玻璃杯,自己给自己倒了一杯奶-子茶,一边慢慢喝着一边感叹。

“太子妃做奶-子茶的手艺,越发出神入化了。”一口柔、满口鲜,温润香浓、丝滑细腻,让人忍不住食指大动,喝了还想再喝。怪不得阿哥们食髓知味后,走哪儿都抱着它不放。

太子殿下也是一脸感叹,“儿臣也没想到,太子妃还有饮食方面的天赋。”

想到今儿晚饭吃的红烧海参、脆皮黄鱼卷、鲜蚵豆腐煲等等,他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被太子妃养成九弟那样的圆胖。

“皇阿玛若是喜欢,儿臣明儿让太子妃把“小珍珠”弄出来加到里面,奶-子茶就更有嚼头,喝起来速度更慢,更有魅力。”

想想资料中二十一世纪的时候,那些鳞次栉比的小奶茶店门口排的长队伍就知道,奶茶的口感是多么让人趋之若鹜,尤其是对年轻人。

转念又想到那些奶茶店为了效益为了速度做的事儿,又不由得摇头叹息。卫生情况和香精、糖精添加就不说了,各种化学工业添加剂的名称看的他心惊肉跳。

看来随着大清国工业化的发展,食品安全这一块的管理应该和垃圾倾倒一样,严惩不贷、杀一儆百。当然,人口增长速度也要很好的控制起来,先让现有的人口都吃饱喝足、吃好喝好再说其他。

虽然不知道那个“小珍珠”是什么类似珍珠的东西,但康熙皇帝还是颇为认同的点头,“确实是要放慢喝奶-子茶的速度,昨儿阿哥们看一场黄梅戏,去更衣好几次,太丢份儿。”

完全没觉的弟弟们多更衣几次有啥丢份儿的太子殿下,干脆又拿起小金叉子叉了一块点心塞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