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高句丽灭亡(1 / 2)

武破三国 罗小七01 1670 字 1天前

开元十年,秋。

平州大都督徐晃,率领二十万大军,攻打高句丽。高句丽王派兵抵抗,因为缺少粮草军械,军心不稳,被徐晃大破。

开元十年冬,高句丽王率领高句丽群臣投降燕国,徐晃遣人将高句丽王室送往洛阳。

随后,徐晃占领高句丽后,奏报朝廷,设立高丽郡,朝廷同意了徐晃的请求,以田豫为高丽太守,同时迁移军户三万,辽东百姓五十万,移民高丽郡,凡是移民都能一人免费分到五十亩土地,每户人家还能免费使用三年官府提供的耕牛,这个优惠可以说吸引了不少移民,甚至冀州的百姓也都纷纷报名。

三万军户主要是在西凉之战中立下功劳退役的士卒,他们去高丽,分给他们的土地是中原地区的三倍,并且还能享受二十年免税的政策。

军功田的标准是每名退役的士兵根据军功大小可以享受五亩到百亩不等,百亩以上的土地就需要获得爵位才行,至少也要是个子爵。

军功田一般是前五年免赋税,后面十年交一成,十五年后,根据军户中从军子孙的多寡制定赋税,不过最高也就三成,比起租种豪强的土地高达五六成的赋税来说,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了。

不过如果授予军功田的军户没有后备子弟从军,那么这个土地就会被官府回收,重新授予别的立功的将士。

土地早晚有授完的那一天,如此一来,为了追求更多的军功,军功又为了换成土地,那么殖民的步伐就开启了,尤其是这里面还有商会的推波助澜,因为苏双这个中山王,糜竺这个国舅,甄家的国舅爷们都是商户出生,所以商人的地位在大燕国并不低下,反而因为五原商会之中很多人被封为伯爵等以下爵位,导致从商也成了一种潮流。

最终,移民的政策下达之后,各地的报名点都被挤爆了,要知道一个人五十亩土地,那是什么概念,只需要轻松完成一年耕种,便能脱贫致富,走上康庄大道。

最终,耐不住百姓的热情,总共有将近百万的移民,同时为了管理这百万移民,军户的数量也增加到五万户,这些都是今后高丽郡折冲府的根基。

田豫出任高丽郡太守,的确有些大材小用,只不过田豫非常善于处理民族矛盾,所以也只能暂时委屈他了,满朝众人还实在找不到一个比田豫更合适的人。

随后,徐晃在得到军机处的命令后,并没有停止进攻的步伐,而是把目标瞄准了高句丽北边的扶余、挹娄和沃沮三处。

扶余在长城以北,距离玄菟有千里之遥,南面与高句丽,东面与挹娄,西面与鲜卑接界,北面有弱水,方圆约两千里。

百姓有八万户,扶余人世代居住在这里,建有宫室,仓库,牢狱。扶余这地方山岭多,湖泽大,在东夷中,其地形最为平坦开阔。这里的土地适宜粮食作物生长,但不出产各种果子,这点和高句丽不同。

这里的人们身材高大粗壮,本性坚强勇敢但又忠厚拘谨,不抢劫抄掠。扶余国以国王为尊,其官长都用六畜来命名,比如马加,牛加,朱加,狗加,大使,大使者,使者等。

各地村落都有豪强,其所管人户都是奴仆。各加分别主管各方,势力大的统治数千家百姓,势力小的则统治数百家。扶余人饮食用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主人客人相互敬酒,洗了酒杯再敬酒,拱手礼让上前退后都颇有讲究,这也是他们从大汉学去的礼仪。

扶余人都喜欢白色,当官的一般都穿着绣有各种花纹的皮草。国内用刑严峻,杀人者不仅会被处死,其家人也都会被充作奴婢。扶余人的习俗与匈奴类似,擅长饲养牲口,家家户户都备有刀剑。扶余本来归玄菟管辖,可是高句丽不断蚕食玄菟,所以扶余开始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

而今的扶余乃是尉仇台,立有太子简为居。对于这样一个政局稳定,民风彪悍,国力强盛,拥有人口近四十万的国家。徐晃想要打下,并不容易。最好的办法就是远交近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