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张照片展示的就是淞沪会战时的残酷画面,一个正值幼年还不会走路的孩子坐在街道的边上。
在幼儿的身边,横躺着两具尸体,一男,一女。
那个女人虽然已经咽了气,但仍向着幼儿张开双臂,试图将幼儿揽入怀中,还有她的脸上,也仍旧保留着无限的爱怜。
在这幅残酷的画面的背后,是在战火中燃烧的上海。
一排排的房屋已经倾颓,浓烟遮天蔽日,直入云宵。
钟毅低头,看着幻灯机上的照片,竟长时间的凝噎。
学校大礼堂的学生校友、教职员工乃至远道而来的军校学员不由悚然动容,因为军人给人的印象就是钢铁般的汉子,他们没有想到,军人的内心原来也有柔软的地方,军人原来也会流泪,而且流起泪来让人如此心疼。
好半晌后,钟毅才扭头拭去眼泪,又接着展示照片。
第二张照片展示的是南京保卫战中,百姓的逃亡照片。
画面中,从镜头前直到视野的尽头,黑压压的全是人,几乎所有人都行色匆匆,神情惶然,而其中,最让人揪心的则是镜头右侧的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最多也就四五岁,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都还很懵懂,如果是在和平岁月,这年纪正是腻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
但是镜头之中的这个孩子,却已经背起行囊,开始了逃亡。
小小的身躯上背负了一个巨大的行囊,不知道里边的什么,看得出应该很沉重,将小孩的整个肩背都压弯了,但小孩仍旧倔强的前行着,没一丝停留。
小孩的身前身后,是无数的逃难百姓,但没一个人过来帮忙。
并不是这些百姓冷血,而是他们无能为力,因为他们的手上、肩上甚至背上,都背负着沉重的行李,甚至自己的孩子。
第三张照片还是一个孩子。
一个已经到了上学年龄的小孩子,正站在已经倒塌的学堂前,黯然神伤,孩子的肩上甚至还背着书包,手中也还拿着个书本,但是他的学堂却已经倒塌。
从倒塌的废墟中,隐隐还可以看到几双手,那应是他的同学。
钟毅将三张照片一字摆开,然后流着泪说:“先生们,女士们,看见了吗?”
“这就是中国,这就是当下的中国正在遭受的苦难,这就是当下中国的孩子们正遭受的残酷的生存危机。”
“当你们的孩子躲在你们怀中撒娇的时候,我们的孩子正在炮火中哭泣。”
“当你们的孩子背起书包去学校上学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却已经再也找不到一张平静的书桌。”
“当你们的孩子可以享受平静的午憩时光时,我们的孩子,却必须背起行囊,踏向遥远的大西南。”
看着照片,想象着如果是自己的孩子,现场不少校友甚至学生都流下了眼泪,他们深切的替照片中的孩子感到悲伤。
“钟先生,这几个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是啊钟先生,这几个孩子获救了吗?”
“钟先生,请您告诉我那几人孩子现在的处理,求您。”
礼堂里的喧嚣声大起来,钟毅只能抬起手虚虚的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