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独家(1 / 2)

簪缨问鼎 捂脸大笑 1798 字 23天前

并州推行制科, 已经两载有余, 但是今岁情形不同往日。天子迁都,匈奴西去,现在并州可以说是北地最安稳的地界。开春时,正值匈奴来攻, 未曾开科。秋日这一科, 就成了无数人翘首以盼的良机。秋收尚未结束,晋阳城中的大小邸店就住满远来的行客。莫说周遭几州了,就连徐州、荆州,都有人不远千里,赶来应试。

郭府内, 郭通看着跪在阶下的一排人, 面色铁青:“你们可是郭氏族人,竟然也想参试?不怕跌了晋阳郭氏世代声名吗?!”

当年, 郭通费尽心思, 才弄到了并州大中|正的要职。也曾精心举办过一次考评, 选出了不少世家才俊。想要广交高门, 趁着诸家嫡宗南迁的机会, 掌控并州局面。

谁料人算不如天算。仅仅一载, 天子就逃离洛阳,迁都远遁。梁丰那个出身平平的病秧子,却从刺史一路攀到了大将军、大司空。莫说郡公的头衔, 只是手掌三州的权势, 就让人不得不退避三舍。

郭通也算是识时务, 赶忙请辞,赋闲在家。朝廷刚刚换了新帝,正盼着并州支持,哪敢添堵?故而大中|正这个选贤之职,又落在了并州之主手中。

这下可好。一番努力,统统化作浮云。倒是之前厚颜投靠的郭邢一支,受到了梁公重用。怎么说也是晋阳郭氏疏宗之首,郭通的心情可想而知。

这还不算,眼看没了希望,族中晚辈竟然有人动了心思,想要参加制科!乍听到这传闻,郭通肺险些都气炸了,立刻把人唤来训斥。

跪在下面的郭氏子弟也是分外委屈,有人辩道:“伯父,如今梁公势大,我等哪还能寻得出路?考评还要再等两年,制科却年年都有。若不趁此良机,争个官位。两载之后,怕是无官可做……”

“放肆!”郭通怒道,“区区浊吏,便惹得尔等心神不宁,脸面都不要了吗?!好好用功,评个上品,才是我晋阳郭氏的入仕之道!”

“天子都移都建邺了,将来南人占了朝中要职,哪还有立锥之地?”那人哀声道,“伯父,今非昔比啊!”

见郭通气得都快跳起来了,一旁陪坐的族弟郭进连忙劝道:“阿兄莫动怒。孩儿们也是被城中情势乱了心智,才有此下策。”

“下策?晋阳高门中,可曾有谁舍了脸面,去考制科?!”郭通恼怒的点了点郭进,“他们如此妄为,是不是也是你的主意?!”

眼看火烧到了自己身上,郭进不由皱了皱眉,轻叹道:“愚弟怎敢。只是晋阳高门中,也唯有我们这支,前途飘摇了……”

他并没有说透,但是郭通的气焰立刻灭了三分。闹到如此尴尬境地,还是自己当初行错了路。为了大中|正的一职,他把那梁子熙得罪的不轻。郭邢一脉脱颖而出,说不得也是针对自己的手段。都是郭姓,亦是疏宗,难不成梁丰还会不计前嫌,重用自己吗?

当初那些早早投靠的高门,如今无不身居高位。孙氏的孙礼,更是出任冀州刺史。可是他呢?不过竹篮打水一场空。

见郭通闭了嘴,郭进又是一声哀叹:“阿兄,并州有七弟那支,也算有了交代。不如我们也迁去扬州吧。好歹有人看顾,也能入朝为官。”

“不妥。”郭通立刻摇头。当初留在并州,可不是他自愿的。只是并州的家业需要人照看。家族也未尝没有让他见机行事,投靠匈奴的意思。好不容易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匈奴伪汉都迁到了长安,现在再走,岂不是得不偿失?

而且扬州,也不是什么好去处啊。之前还闹过瘟疫,一路上又要穿过豫州这样的大乱之地,还不知能不能顺利抵达。哪有安安稳稳呆在晋阳舒服?

“这……”郭进也是一阵无语,半晌才道,“错失一次机会,我等已经耽搁不起了。阿兄还是早作决断吧。”

到底是留在并州,尽可能融入这让人心慌的官场,俯首帖耳做个顺臣。还是尽快离开,前往新的王都碰一碰运气?两条路,各有各的弊端,但已到了不得不决的时刻。他们毕竟只是晋阳郭氏的疏宗之一,实在没什么能依仗的根底。

郭通陷入了纠结。而他这样的人,并州上下还有许多。变革的大势已不可逆,是去是留,总要有个决断才行。

“要不要设个武学堂?”斜倚在竹席上,捻着盘中葡萄,赏着眼前美景,梁峰突然横插一嘴。

“嗯?”奕延收了马槊,回眸望来。

没有穿外衫,他手持一根丈八长矛,立在院中。汗水已经浸透小衣,给那贲张的肌理染上了油亮色彩。刚刚势若奔雷,气势夺人的操演,也未能乱了他的呼吸。现在站定,更是渊渟岳峙,宛若猛虎顿足。

模样是够惹眼的,但是梁峰早就跑了神,自顾自道:“按这么个扩军速度,将才早晚不足。我在想,要不要设立一个武学堂,专门教授军人如何带兵打仗。”

“就如军中学堂?”奕延已经听明白了,随口问道。

现在上党亲军中,依旧有提拔军官的措施。一旦当了尉官,最起码要通晓数算和简单文书。霹雳军中,想当砲官,更是要精通数算和测绘。还有张宾手下那个参谋部,也在找人教习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