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二百一十一 士人们对此眉头紧锁(2 / 2)

扩大招生之后,首阳山讲武堂毕业的学生数量也要大大增加,引入淘汰机制增强竞争性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对此,郭某人毫不含糊。

皇帝都发话了,底下人再怎么讨论结果也都是一样的,所以大家干脆就不讨论大方向,开始对一些细节上的东西进行商量。

郭鹏的习惯,把细节扣到极致,只要我把细节做的足够好,你违反规则的难度就越大,每发现一个,我还能填补一个,那效率就相当高了。

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朝堂上开始对科举考试展开了热烈的议论和商讨。

寒门官员和黎庶官员的讨论热度尤其之大,大家都在商讨这样的科举考试能选拔出什么样的人才来。

人数占比大大下降的士人官员们则显得忧心忡忡。

他们当然很少关注武举,主要把精力集中在文举。

本想着利用考试内容把持名额,以此继续增加士人官员的数量,可谁曾想,皇帝居然引入了那么多考试的不同内容。

又是农业,又是灾害,又是数学,甚至还有身体素质之类的。

这对于士人官员来说,难度颇大。

乐意习武的士人自然有,喜欢击剑的不在少数,可是,总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那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让他们去通过身体素质测试……

毫无疑问,草创之际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各方面的人物都占不到便宜。

无论是士人还是寒门还是黎庶。

大家都没有什么准备的时间,要想真的占据优势,是需要准备时间和专门专向辅导的。

要突击学习农业,学习算数,学习灾害防治的知识,还要锻炼身体。

郭鹏提出一个要求,即身体素质测试摆在文举笔试之前,必须要通过身体素质考试才能参加笔试,否则就不准参加考试。

这可比其他什么规定要强悍多了。

身体不达标都不让你考试,想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们必然要在这方面多加注意,否则不管书读的多好,考试都无法参加,那又有什么用?

除了这方面之外,郭鹏也要对文举考试的内容多加规定。

经义方面当然士人子弟占优势,可是其他方面的分数占比也不会低。

按照郭鹏的那个意思,显然不会允许经义考试占据整个卷面分数的绝大部分,肯定是要平衡的。

除了经义之外,肯定还会加入一些其他的内容,和农业有关的,和算术有关之类的。

而且这才是第一场,皇帝还要考第二场第三场。

要考天文地理,因为有人提出天文气象之类的知识对农业生产有很大的意义,地方官员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确保农业生产,所以这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

要考策论,卷面上给出一个或两个政治议题,或是皇帝新想出来的,或是朝廷拖延已久不能决策的,让参加考试的学子们予以回答。

也要考自由行文,交给考生自由发挥,自己想写什么文章就写什么文章,写一写对国家未来的展望,对朝廷的期待之类的,但是注意,一定要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用的不对还要扣分。

其他还有些七七八八的,揉碎了加进三场考试中。

三场考试加在一起综合判分,经义方面的分数比重自然会大大降低,无法占据绝对的主导位置,这对士人非常不利。

洛阳大灾变之后幸存下来的士人们对此眉头紧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