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算是告一段落,小秋转而接了电话,说是李希已经回了京。
小秋想起一大早接到的吴戈打来的电话,连忙与秦戎一起赶到吴家,见了李希才知道,吴戈并没有一道回京,他的伤暂时还不好移动,还需要在疆省医院治疗养伤,最少也得再过一个月,才能乘飞机回京。
问过吴戈的身体伤的不太严重,经过治疗后,恢复的也很快,小秋也就没在吴家多待,吃了顿晚饭,就让秦戎送她回了家。
在回去的路上,小秋与秦戎各骑着一辆自行车,并肩行在胡同中。
刚到京城时,这些纵横交错的胡同常常让小秋如入迷阵,如今,她已经能够自在穿行其中,不会迷路了。
一路,两个人基本没怎么说话,都默默地骑行。直到进了卷棚胡同,小秋停下自行车,这才对秦戎道:“正好事情不忙,咱们去一趟疆省?”
秦戎静静地看了小秋两秒,微微一笑,点头道:“好,我去买机票。”
第六百章
与此同时,吴家。
李希这段时间在疆省照顾儿子,又坐车坐飞机奔波十来个小时回到京里,真是一身疲惫,秦戎出门送小秋,她就洗漱准备休息。
她洗完澡出来,吴海港已经坐在床头上看书了,李希擦着头发道:“咱们那傻儿子这次也算因祸得福,抢救战友受伤,最少也得一个三等功了。”
吴海港淡淡地扫了妻子一眼,不以为意道;“他才多大,以后有的是机会。”
虽然妻子陪床半个月,可听得出,儿子心里如何想的没跟她妈说。据吴海港所知,儿子很佩服那位夏长辉夏排长,这次事件,夏长辉才是真正救人受伤致残的那个,即便立功,也应该给这位。在这一点上,他们父子俩的意见是一致的。当兵的想立功,立功才能提拔,才能往上爬,可他们吴家父子做人都有自己的底线,还做不出冒功的下作事来。
那个夏长辉才29岁,12年军龄,刚刚提干一年……若没有此次事件致残,将来说不定还能有一番成就。如今,即便得个二等功又如何?也只能回乡转业安置……而且,缺了一条腿的人,大抵也就干干传达室之类的工作吧。到底,可惜了。
吴海港还在想着那个夏长辉可惜了,李希却又转了话题:“你之前还嫌我认小秋做干闺女,可我看,这事儿也就是你那傻儿子一厢情愿。”
“嗯?这话从何说起?”吴海港即便知道女人的思维跳跃性大,却还常常觉得自己跟不上妻子节奏。
李希拿着梳子一下一下梳着头发,做着头部按摩,一边道:“你也不看看,这一次,咱那傻儿子可是差点儿连命也没了,那丫头怎么样了?自始至终,我都没见她哭过……那啥,也就我哭的时候,陪着落了两滴泪。可你想啊,若真是心里有咱儿子,她能那么平静吗?不说这个,她总该想着去疆省看看戈子吧?你瞧瞧,我说去疆省,她连提都没提。”
吴海港的思维终于转过来,听妻子这么说,立刻道:“你过去的时候,我还没回来,家里就咱爸咱妈,那丫头留下来指定是为了照顾两位老人呢。爸妈和陈嫂他们可都说了,小秋和戎子在家里照料了好几天,确定二老身体没事了,他们才回去的。”
说着说着,吴海港有些好笑道:“你要是不喜欢,干嘛认了做闺女?”
李希透过镜子斜了丈夫一眼,决定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男人们粗心大意的,很多细枝末节的事儿都不注意,她却要好好斟酌斟酌,若是真的与儿子不适合,认了闺女就是最好的借口。
夏天本就昼长夜短,将近八点钟了,天也只是刚黑透,胡同里住的人们,大多刚吃过晚饭,三三两两地搬着小板凳,咯吱窝里夹一卷破凉席,来到胡同口的路灯下乘凉。
还有好几个豪爽的老爷们儿干脆赤膊上阵,在胡同口摆个小桌子,也没什么好菜,一盘花生米,两盘素菜,一瓶二锅头,喝着吃着,讨论讨论时事,都是升斗小民,但那股子指点江山的豪气却半点儿不差。
小秋和秦戎早早地下了自行车,推着车子往家走,一边不停地跟邻里街坊打着招呼。
“小秋哇,我家柱儿今儿又有点儿拉肚子,就是晌午时没看住,掏了两口井水镇的西瓜吃……”这是胡同口住的钱大妈,她家小孙子柱儿肠胃不好,吃点儿水果受点儿凉就拉肚子。